■轻舟
前言:
衡阳凭什么冲湖南“老二”?
凭历史地位。建市83年,建城2300余年,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蓝墨水”的上游,是抗战时期的“小上海”,是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湖南省工业的龙头老大,是全国文明城市。
凭区位优势。是国家区域重点城市,湖南省域副中心城市,公路铁路水路和航路网络领先全省。
凭发展速度。1949年以来的大部分时间,衡阳都以高于全省平均发展速度高质量前行。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1%,增速排A类市州第1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9%,增速排全省第1位。
当然,显性的重要的指标还可以罗列出一二三来,这些都是冲老二的底蕴和依据,但还不够充分,还不够独特,更不够核心。
那么,衡阳冲老二究竟凭什么?看过金庸武侠小说,我们会明白一个道理:要成为独步武林的高手,就必须拥有超越其他人的“独门绝技”。
窃以为,衡阳冲老二的“独门绝技”就蕴含在那些平凡人的平凡和不平凡之中,那些不经意间极易忽略的细微,那些给人温暖的萌动,那些显光和不显光的向上力量。
《衡阳凭什么》系列将撷取那些我们身边正在或已经发生的平凡人的平凡和不平凡瞬间,连续刊发,以累积和力证衡阳冲刺的力量。
一、乡土深处的微光:邹满秀手写村志,守护乡愁
邹满秀,衡阳县曲兰镇农妇,76岁,小学文化。
40年来,邹满秀坚持走访村内百位老人,记录当地历史变迁、民俗谚语、童谣及生活细节,手写完成23本泛黄笔记。
笔记内容涵盖村落沿革、传统节庆礼仪、方言土话、农耕技艺等濒临消失的乡土文化。例如记录当地已失传的“插秧号子”、婚丧习俗口诀,以及20世纪50年代至今的土地制度变化。
据悉,曲兰镇政府于2025年启动数字化保护工程,组织人员扫描笔记并建立电子档案,计划将其纳入地方文化展馆。
该镇负责人称:“这些记录是村庄的‘文化基因’,尤其是方言童谣承载着集体记忆的灵魂。”
二、修车匠周师傅的“爱心驿站”
雁峰区巷口修车摊主周师傅,自2022年起,在摊前安装10个充电插座,张贴“骑手免费充电”告示。无论是否修车,外卖员均可随时充电、接饮用水、歇脚避雨。三年累计服务超1000名骑手,日均接待10—15人。
周师傅称:“骑手风里来雨里去,手机没电影响接单,我就想提供点便利。”他每月自付电费约200元,从未收费。一名常来充电的美团骑手反馈:“这里成了我们的中转站,周师傅还常帮我们检查车胎气压。”
除充电服务外,周师傅还提供免费打气、小故障检修(如拧螺丝、链条上油等),每年“学雷锋日”坚持3天免费修车,疫情期间义务为独居老人采购物资。
点评:
邹满秀,以个人之力对抗文化断层,证明乡土记忆的存续依赖普通人的自觉传承。她的笔记为乡村振兴中的“文化寻根”提供了原始素材。
周师傅,城市“微基建”的民间实践者,展现社区互助的可持续性——低成本服务解决高频需求,激发邻里信任循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