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主办的黄花菜产业技术创新与发展研讨会在“雁隆食品”举行,来自全国有关高校的60余位专家学者,聚焦黄花菜品质提升、高附加值产品研发和产业技术创新展开研讨。
祁东是“中国黄花菜之乡”、黄花菜原产地,有近600年的种植历史。去年,全县黄花菜种植面积16.55万亩,年产鲜菜27.2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超33.8亿元。现有大型黄花菜加工企业15家,机械化加工鲜菜日产能500吨左右,加工产能居全国之首。同时,建有全国最大的黄花菜种质资源库,拥有500多个黄花菜品种。近年来,全县围绕“稳面积、保总量、提质量、强品牌、增效益”的工作方针,打造以黄土铺黄花特色小镇为核心,辐射白地市、官家嘴、步云桥、石亭子等5个黄花菜主产乡镇、50个黄花菜特色产业村,全县黄花菜种植面积达到18万亩,黄花菜鲜菜年产量达到45万吨,力争在3年内全县黄花菜特色产业年产值超50亿元,初步形成了规模稳定、效益提升、品牌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
▲“雁隆食品”的“古法还原”工艺。
本次会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牵头主办,湖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国家食药同源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共同承办,与会专家学者集中参观了祁东县黄花菜博物馆、雁隆食品黄花菜种植基地、雁隆食品黄花菜干菜古法还原生产线、黄花菜文化长廊及农产品展示厅。在雁隆食品的黄花菜古法还原全自动生产线参观时,大家惊叹连连,“过去,黄花菜的加工依赖人工晒制、蒸煮,现在也实现了从原料到成品的全程自动化、标准化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又保证了黄花菜的品质和原滋原味。”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上,湖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尚系统汇报了“黄花菜品质保持与提升技术体系的构建及集成示范”关键进展,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王琼研究员分享了“高附加值黄花菜产品研发”的前沿探索,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教授李法云提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驱动“萱草三产深度融合与产业技术创新”,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高级农艺师邓姗则聚焦“萱草植物新品种保护与DUS测试技术”,湖南农业大学科技处处长匡勇代表课题承担单位发言,项目负责人、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所长王凤忠明确了项目目标与期望,精彩纷呈。大家纷纷认为,积极推动国家项目的“金种子”——特色粮油果蔬作物特征品质分析与特征标准研究的实施,科技赋能祁东黄花菜产业迈向标准化、高值化、融合化发展。
▲现场调研。
目前,祁东县已建成全球首个黄花菜种质资源库,500余种珍稀资源蕴藏生机,16.5万亩金黄花海规模雄冠全国,“黄花+”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速冻、即食、预制菜、保健含片等琳琅满目,全国市场占有率超70%,飘香“一带一路”,年出口逾千万美元,鲜菜最高收购价格超8元/公斤,实现了历史突破。
(文/图 全媒体记者邹红辉 通讯员刘继海 陈延上 曾炜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